2023 年潍坊市教育数字化“十项行动”
发布时间:2023-02-15 13:39
栏目:课题研讨
发布单位: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
点击量:20
【公开】
2023 年,落实二十大精神,按照“争一等、争第一”的工
作要求,锚定“全省领先、全国前列”的目标,自信自强、守正
创新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以教育数字化行动为核心,积极提
升全市教育数字化水平,实现争先创优走在前、体系建设走在前、
改革创新走在前。
一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实验区创建行动
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验区创建任务,构建起全市教育
数字化行动模型。制定出台《潍坊市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(2023
年—2025 年)》,召开全市教育数字化工作会议。发挥全市教
育数字化工作专班作用,推进教育部门、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育
数字化转型。健全市、县、校三级教育数字化组织架构,推动中
小学校(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)全部成立数据中心。设立“潍坊
教育数字化智享讲堂”,每月组织一期。推进教育数字化先行校
培育工程,打造 5-10 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学
校,强化典型宣传。
二、实施教育新基建智能化升级行动
推进智慧校园暨示范校建设,年内全市 50%的中小学(中职)
建成市级智慧校园,新评选出 20 处左右示范校,学校实现教育
— 3 —
数据常态应用。基于学校治理、教师教学、学生学习等维度,编
制《潍坊市智慧校园应用场景》。深化教育专网提速降费,积极
完成与省级教育专网的互联互通。推进教育专网 IPV6 全面应用。
规范中小学无线校园网络建设,逐步实现统一身份管理认证。
三、开展教育云平台三期建设行动
持续推进潍坊教育云平台一期、二期业务系统的完善优化。
加强与教研部门的合作,重点开展对学校、教师、学生的业务需
求调研。组建全市教育信息化项目评审论证专家团队。制定《教
育云平台三期建设方案》,高标准完成教育云平台三期建设,为
学生学习和个性化成长提供服务。完善云平台业务系统建设、应
用、管理、评价制度,建立云平台业务系统发布机制。
四、深化国家、省、市级平台应用行动
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,实现国家、省、
市级平台互联互通。潍坊教育云平台重点面向家长、学生、社会
公众,打造便捷高效的手机端访问入口。推广应用教育地图,构
建全景虚拟学校空间,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。扩增潍坊市名优
师公益课堂资源,开发名优师公益课堂 10000 节以上。通过“学
生最喜欢的名优师公益课程”评选等多种活动、多种形式推广应
用公益课堂资源。
五、开展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行动
— 4 —
联合全国知名教育大数据专家和研究机构开展研究,打造好
8 个教育大数据研究基地、20 个学校数据中心。建设市级教育“数
枢”系统,并积极推广应用。完善数据的收集、处理、分析、应
用、更新、评价等机制,发挥数据的价值。实现潍坊市教育大数
据中心的提档升级,为教师教研、学习、研修提供支撑。建设学
校数据中心工作体系,制定学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,推动实现“一
校一数据中心”。持续开展教育大数据培训,提高教师数据意识、
思维及分析应用能力。编制《2023 年潍坊市教育大数据报告》。
六、推进实施“教智深融”行动
建立健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、潍坊教育云平台等资源
应用机制,推动 50%以上的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。完善市、县、
校三级指导和骨干教师团队,各校至少培养 1 名技术明白人和 1
名应用带头人。打造线上教育资源应用典型学校和教师,组织说
课、优质课评选等活动。广泛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展示,举办
15 场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,持续办好信息化“智享”讲堂。组
织参加教育部“基于教学改革、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”
实验区评价验收,推出 5 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校和 20 个省
内信息化教学典型学校。推进“三个课堂”建设与应用,研究在
线教学模式,开展云端学习实践研究。
七、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
— 5 —
构建“以校为本、基于课堂、应用驱动、注重创新”的教师
数字素养提升新机制。加强数字化领导力建设,构建校长数字化
领导力模型,制定《潍坊市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标准》,开展校长
数字化领导力培训。启动信息化教学名师培养工程,构建信息化
教学名师培养模型,发挥名师培养人选和工作室骨干教师的引领
作用,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校教研活动,做好过程性管理与
指导。制定《潍坊市教师数字化素养评价模型》,完善教师数字
素养测评指标体系,推动开展“实践导向、面向课堂、依托真实
教学场景”的实战化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和测评。开展校长、
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调研活动。
八、实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
推动学校开足上好信息科技课程,组织信息科技学科网上巡
课、听评课、云直播、云评测、云教研活动,培育和推广信息科
技新型教学模式,研究跨学科教学;丰富编程、人工智能、元宇
宙等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课程资源体系,建立“课程超市”
“3 点伴”线上学堂等,做好课后服务;组织评选人工智能学习
体验公共中心精品课程。构建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发展评价指标
模型,坚持过程化、成长型、发展性测评,形成学生数字素养发
展报告;完善信息学类系列竞赛机制,创建区域竞赛基地,实施
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;继续保持中小学信息素养竞赛活
— 6 —
动全国领先水平。举办 20 次人工智能“智享”活动。推动青少
年人工智能科学院、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发挥作用。
九、实施教育网络安全保障行动
健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,完善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
警、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。建立教育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,
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,保护师生重要系统和重要数据。推进
教育系统全域网络态势感知系统建设,提升网络安全事件监测、
研判、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,
开展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行动。开展网络安全宣传进
校园活动,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、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护能
力。加强教育类 APP 进校园监管,防止有害 APP 进校园。
十、实施“智享”党建品牌引领行动
党建引领教育数字化工作走在前列。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
精神,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。完善党支部的组织领导、
管理规章制度,细化年度、月度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,落实党建
规定动作;创建特色党支部,持续深化信息院党建“红色智享”
品牌,设立党员先锋岗,发挥党员先锋作用,促进院重点工作成
绩突出、走在前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