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材分析】
《端午粽》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《嘟嘟糖和小雪灯》。课文条理清晰,围绕端午粽,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,味道和花样。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,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;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、香、味;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;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。课文语言比较形象,比如对粽子样子、味道的描写中,分别用“青青的、白白的、红红的”来形容箬竹叶、糯米、枣,可以归类积累,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,口语表达时,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。
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。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、3自然段中出现,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,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。
【学情分析】
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,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,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粽子、端午节和屈原的资料,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,课上通过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粽子实物,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,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学生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。
【教学目标】
1.通过借助图片、联系生活等方式认识“端、粽”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、米字旁2个偏旁;会写“真”1个字。
2.通过图文结合、借助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,了解“箬竹叶、糯米、掀开、剥开、裹着”等词语的意思;积累“青青的箬竹叶、白白的糯米、红红的枣、又黏又甜、美滋滋”等词语。
3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学习运用词语连续、借助标点符号和停顿线读好长句子;通过想象画面、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。4.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,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、吃粽子的习俗、来历,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,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、热爱祖国的感情。
【教学重点】
1.识字、写字,积累词语。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好长句子。
3.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,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,热爱祖国的感情。
【教学难点】
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学习运用词语连续、借助标点符号和停顿线读好长句子;通过想象画面、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。
一、图片导入,学习“端、粽”和“立字旁、米字旁”
1.【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】同学们看,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传统美食,是什么?(粽子)我们在什么节日会吃到粽子?(端午节)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等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!
2.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就叫端午粽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,一起感受浓浓的粽香情。(板书课题)
3.学习“端”“粽”,并识记立字旁和米字旁。请生书空“米字旁”,了解带米字旁的生字大多和粮食有关。
二、自读课文、初步感知,检查预习 、巩固识字。
1.出示自读要求。(自由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请多读几遍)。
2.出示十三个生字中比较难的五个:“总 、念 、据 、带 、肉”(带拼音)。指名拼读,小老师领读。
3.去拼音认读生字。指名读,齐读。
4.重点学习“带”字。课件出示“带”字的古代写法,借助图片,识记字形。(他的本义是束衣的腰带,上面表示系在腰间的一根带子,和用带子的两端打成的结子,下面像垂下的须子。)后来人们把长条状的东西都称之为”带”,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读词语,“皮带 、领带 、发带 、海带”。
5.出示词语“大米 、牛肉 、中间 、分给 、红豆 、纪念 、总会 、带回 、据说 、知道 、端午节 、端午粽”,开火车认读以上词语。
三、学习第一自然段,感受外婆对家人团圆的期盼
1.出示第一自然段“一到端午节,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,盼着我们回去。”联系生活想象我们一家人回到外婆身边时,外婆的心情是怎样的?(开心,高兴)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过节,多幸福啊!家人团圆是我们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。外婆盼望的正是我们家人团圆啊,齐读第一自然段,读出外婆的期盼。
四、学习第二、第三自然段。学会朗读长句子,了解粽子的样子、味道和花样,学写“真”字
1.出示长句子:“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,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,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。”外婆是用哪三种东西来包粽子的?引导学生用“外婆的粽子是用______、______和_______做成的”回答。(青青的箬竹,白白的糯米,红红的枣)
2.指导学生读好“的字短语”:青青的箬竹,白白的糯米,红红的枣。
(1)齐读短语,说说你发现了什么?(三个短语中都有表示颜色的叠词,都是的字短语)
(2)你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?(红红的太阳,蓝蓝的天空,黄黄的沙滩等)
(3)通过朗读突出粽子颜色好看来。“的”字读得短快轻些,“青青、红红、白白”读得平缓些。
3.指导朗读长句子:“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,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,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。”
(1)注意读好句中的“的字短语”,不要读破。生自读,指名读,师示范读。
(2)引导学生观察作者“由外到内”的描写顺序,根据描写顺序给句子加上停顿线,“粽子̸ 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,里面̸ 裹着白白的糯米,中间̸ 有一颗红红的枣。”借助停顿线和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。指名读,齐读。
4.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学习。
借助图片并用上“里面、中间”说句子:红枣粽是用____包的,里面______,中间_______。鲜肉粽是用_____包的,里面______,中间_______。